经典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书屋 经典阅读 经典阅读详情

路遥与茅盾比较论

摘 要:路遥和茅盾在创作心理、题材开掘、人物形象塑造、结构艺术和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时又以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路遥 茅盾 创作心理 史诗风范 路遥尽管没有直接谈论茅盾对自己的影响,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路遥与茅盾确有某种“缘分”。这并不是指他获得了国内最负盛名的“茅盾文学奖”,而是指在创作心理和实际创作中,路遥与茅盾确实在许多方面都十分近似。 作为作家的茅盾和路遥,都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在1920年代初,茅盾的主要兴趣在政治上,几乎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使他遭受了政治挫折。在苦闷彷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茅盾无可奈何地选择了文学。路遥走上文学道路的经历也与茅盾相似,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狂热地参与了那场运动,20 岁就被任命为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不久,他所衷情的政治突然露出了狰狞的面孔,在孤独、苦闷的痛苦境地中,也无可奈何地选择了文学。可以说,茅盾和路遥本来都无意成为一名作家,而想成为一名政治家,是中国政治运动的惊涛骇浪,逼迫他们转向了文学,但纠结在他们灵魂深处的政治情结却一直没有消失。这样的创作心理,决定了他们小说共同的创作视角,即都是从社会历史的层面上开掘生活。 茅盾的小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变迁尽量同步,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如果把茅盾的作品按其反映的历史时代先后排列起来看, “五四”运动前后到 40年代末,近半个世纪内现代中国社会风貌及其变化、各个阶层的生活动向及彼此间的冲突,都得到了充分地反映。可以说,茅盾为我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编年史。路遥的小说也是以政治的、历史的、社会实践家的视角和眼光,正面展开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图景。我们透过他的小说,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20世纪 60年代初 至8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脉络、印迹,也具有编年史的特点。茅盾非常热衷构建气势宏阔的 “城乡交响曲”,这种气度不凡的文学追求,在以《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中,得到了“连环式”的充分表现。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也选择城乡交叉地带的种种人生景观作为自己描写的对象,力图全景式地关照当代社会生活的整体风貌。茅盾和路遥的小说都具有宏大的气魄和史诗的品格,他们在洞察社会人生时,都具有一种穿透生活底蕴的理性目光。同时他们身上又不乏敏感、抑郁、激情洋溢的诗性气质。但是,在“史”与“诗”两者关系的处理上,茅盾的小说整体上是“史”大于 “诗”,许多作品为了达到“社会化”的要求,不惜用科学的社会思想来梳理社会、解剖人生,使作品具有过分理念化的缺陷。而路遥恰恰相反,是“诗”大于“史”,这种倾向最明显地体现在其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作家对现实生活充满激情的铺陈与渲染,但却没有与深远的历史背景以及深邃的历史穿透力水乳交融地全面契合。所以,尽管“诗”的部分写得内容饱满、生气盎然,但毕竟影响到对生活深度的开掘与把握。尽管两位作家在处理“史” 与“诗”、“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关系上,多少留下了一些缺憾,但他们的长篇小说共同表现出来的那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确实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茅盾和路遥都擅长塑造农民形象,尤其是老一代农民形象。茅盾的小说《春蚕》中的老通宝,路遥小说《人生》中的高玉德、《平凡的世界》中的孙玉厚等人物都是相当成功的。除此之外,茅盾和路遥在小说中还都擅长塑造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她们从容貌身材到衣着打扮,甚至风韵气质,都充满着诱人的魅力。在对这些美丽迷人的女子的描写中,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深沉思考,为小说增添了不尽的艺术魅力。《蚀》三部曲中的静女士、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虹》中的梅行素,《子夜》中的林佩瑶、林佩珊,《腐蚀》中的赵惠明等等,都是如此。路遥的小说也描写了一群女性形象,形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女性世界。这些女性形象也几乎无一例外地是美丽迷人的。《人生》中的刘巧珍、黄亚萍,《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润叶、田晓霞、孙兰香……简直是黄土高原上色彩斑斓、美丽迷人的美人画卷,给人以强烈丰富的美感。所不同的是,茅盾对现代女性有所偏爱,而路遥则更倾心于传统女性的魅力。 最后,我还想谈谈茅盾和路遥在长篇小说结构艺术上的共同追求。茅盾的代表作《子夜》是长篇小说结构艺术成功的典范之作。茅盾为了把《子夜》写成一部都市和农村的交响曲,小说总共安排了三条线索,三条线索既平行又交叉,形成了一幅规模宏大的 “立体式”社会结构图,同时突出吴赵冲突这条主线。为了迅速地展开矛盾冲突,茅盾在全书的矛盾冲突展开之前,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戏剧性的序幕——吴老太爷的死,借此把主要人物、主要矛盾冲突迅速地引了出来。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了全景式地反映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也设置了三条矛盾主线。这三条主线也像《子夜》一样既平行又交叉,同时突出了孙少平这一条主要线索。在小说开头时,路遥也是巧妙地以王满银因卖老鼠药被公社送往工地 “劳教”这一喜剧情节,一下子调动起许多人物的性格,往前作了延伸。可以说,两位作家都为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J016S),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07JK169)。 参考文献: [1] 肖云儒:《路遥的意识世界》,《延安文学》,1993 年第 1 期。 [2] 李星:《无法回避的历史选择》,《花城》,1987 年第 3 期。

鲁ICP备14038021号-3 地址:济南市英雄山路165号 联系电话:0531-82098011